宝珀(Blancpain)“50寻”飞返计时自动上弦手表,18K玫瑰金表壳有防磁装置。手表的计时按钮可在水下300米处进行操作。
新的难题——防磁
早期容易碰到电磁问题的人大多是飞行员以及经常接触电子仪器的工程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磁场,而受磁场的影响铁制品会发生所谓的“磁化”问题——手表中的钢铁材料、尤其是游丝、摆轮等特别容易产生磁性,从而扰乱了手表内部机械的运行,造成手表走时大大失准。在最早的手表上,因为地磁较弱难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随着机械、尤其是电子仪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必须在超过日常的强磁场环境下工作的人如飞行员等的手表就特别容易遭遇“磁化”问题。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们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防磁技术:使用非磁性的材料制造机芯,或者用防磁的软铁罩将手表机芯包裹起来,由于后者不要求改动机芯的结构,因此比较受表厂的欢迎。
提起防磁手表,两个从上世纪中出现的产品2已经成为这方面的典范——1955年万国表(IWC)推出了首款工程师系列手表(Ingenieur)。该表的表盘等零件大量选择了防磁材料,还用软铁罩将机芯包裹了起来。按照普通的防磁标准,手表在强度为4800A/M的磁场环境下每天快慢不超过30秒就算合格,而工程师则可以抵御24,000A/M的超强磁场。
另一个与之几乎同时诞生的防磁手表是劳力士的MILGAUSS,其防磁能力达到80,000A/M。该表最早有着可以旋转的外圈,有点像是特别款式的潜水表,70年代以后去掉了这个旋转外圈,甚至连日历都没有了,成为了一款朴实无华的手表。但几乎完全封闭的机芯——只有表把与时分秒针的两个小孔,其余部分都被软铁罩使之拥有抵抗1000高斯磁场的能力。有行家将它放在医用核磁共振仪的环境下使用,也能够精准无误,防磁达到了极限。
如今的现代生活方式中,手表暴露在强磁场下的机会会很多,而日常的电脑、手机等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虽然类似与游丝这样的“敏感材料”的抗磁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手表一旦发生磁化的情况很容易去专用的机器上“退磁”,但对于那些要求极高的收藏家以及相关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防磁还是一项挑战极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