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的收藏市场
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高潮。
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三十七年,御史张鸿来灵璧觅石,于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开始了又一轮发坑取石的热潮,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新一轮收藏热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三次。1990年以后,国内大城市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有实力的收藏家,慕名前往灵璧石的主要产地--灵璧县渔沟镇等地,寻觅、挖掘、收购灵璧石。在产地,当时一件上品的石头,价格不过数十元、上百元,但稍加整理运往外地往往就增值十倍百倍;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一件45厘米高的灵璧石拍品,成交价达到6.8万美金……市场价值的飙升极大地刺激了灵璧石的收藏和开掘,当地群众视采石为致富途径,纷纷挖地觅石。由于灵璧石多产于地下深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灵璧石资源的盲目流失,而且对大量农田造成了破坏。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9月1日实施了《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管理体制、开采经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灵璧县依据这一地方法规加大了管理力度,规范开采行为。
按照收藏市场规律,藏品的市场价值往往由其文化价值和供给情况所决定。灵璧石具备的天然艺术品唯一性和资源不可再生性,也就具有了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间。由于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苏州网师园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十分罕见。因此,现代灵璧石精品价格不断飚升。有藏友五六年前以几十元收购的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今年初转让出售的价格是1万多元;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市场上早已是屡见不鲜。
灵璧石的收藏交易,除了散见于一些拍卖活动和奇石展会、赏石店面外,主要集中在安徽灵璧和江苏徐州等地,尤其是灵璧县渔沟镇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中国灵璧石国际交易中心、安徽化军集团为代表的灵璧石市场十分规范和繁荣。记者实地采访时看到,中国灵璧石国际交易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1000多件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灵璧石,价位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这里为进场交易的灵璧石提供专家鉴定,提供鉴定证书,采取专家评估定价和卖主标定最低价两种形式,为买卖双方提供诚信、公平的交易平台。交易中心还进行网上展示、交易,最大限度地方便收藏者。
灵璧石的收藏常识
灵璧石的分类过去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给藏友收藏带来了诸多麻烦。2004年,灵璧县人民政府举办首届中国灵璧石文化节期间,赏石专家郑锦之先生在主编《中国灵璧石精品荟萃》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中国灵璧石精品荟萃》的分类,按体量大小,分为园林石、厅堂石、案头石和把玩石;按质量分为纹石、磬石、五色石和其他品类;按形象分为景观石、象形石、禅意石等。上述分类中,除园林石因为体量的因素,一般藏友很少涉足外,其他都可以根据喜好作为收藏对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灵璧石收藏中的文化因素十分重要,一件藏品不仅要有好的品相,还要有点石成金的"命名"和相得益彰的"配座"。目前藏市中,拣品相之"漏"已经很难,但是高人一筹的文化素养往往可以在藏品的"命名"和"配座"上,收获意外之喜。
与其他热门收藏一样,灵璧石收藏也存在着造假作伪现象。造假者常常对自然形成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等手法。专家指出,由于灵璧石硬度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刮出石屑即为假灵璧;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也是一种简便分辨标准。另外,选择象形石,要注意观察象形的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有胶粘痕迹。至于用电钻电锉斧凿、切面、锯底后,再用细砂磨、盐酸渍来处理的作伪手法,则需要专家进行鉴别了。
"求一石易,养一石难",收藏灵璧石一定要走出石头不需要保养的认识误区,既要赏石也要养石。专家和资深藏友建议,收藏灵璧石要以石为友,经常用手抚摩把玩,使人气和体润渗入石肤石体,时间长了即可形成包浆,包浆越凝重赏玩价值越高;其次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水养,尤其是定期用净水浸润,不仅有利于保持石头的生气,还有利于保持灵璧石独特的青铜之音。同时,保养灵璧石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损坏石体,不能用油蜡之物涂抹,否则其观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