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石以紫色为主,玉绿相间,蕴含大红大紫之意,民间传说其具有佛性,可为人带来吉祥幸福.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独特的手工雕刻工艺,精心雕琢的人物、山川、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天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同,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古往今来,紫色代表吉祥之色,所谓紫气东来,大红大紫又能是民间历来宠爱的色彩,寄托希望和未来,正谓,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
用紫袍玉带石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早在明清就作为贡品敬献皇帝,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优质玉石原料。
利用紫袍玉带石自然形成的层次和各种千姿百态的图纹,采用独特的手工传统雕刻工艺,雕刻的人物、山水、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高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无一重复,有极高的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紫袍玉带石为贵州独有,产于佛教圣地梵净山。该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色相间,同时伴有橘红,白等色在其中.以其美丽的色带细而柔闰的质地,列入中国的名石系列,与鸡血石.寿山石.青田石等齐名。
利用紫袍玉带石自然形成的层次和图纹,采用我省民间传统的手工雕刻工艺,雕刻的各种空雕、立雕、浮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置于室中大堂,高雅华贵,有极高的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紫袍玉带石源于佛教圣地,有灵气,藏之能避邪驱恶,永保平安。紫袍玉带石作品主要为山水人物雕刻.画屏摆件.茶具.砚台等工艺品,还可实行个性化制作,尤其是此石蕴含三十余种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用其制作茶具泡茶,茶味醇厚悠长,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为中国的茶文化又增添了新的色彩.
紫袍玉带石独产于中国佛教圣地梵净山(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邻近四川、重庆、湖南三省市东西界,海拔高度1500-2500米,相对高度700-1500米。梵净山最高峰凤凰顶高2572米,为黔东名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上杨子台褶带中的梵净隆起区,是一个长期多次抬升而又累遭剥蚀的地区,也是隆升明显,侵蚀割强烈的中山区,因而山峦迭嶂,高峰插天,沟深谷幽,飞瀑悬挂,地势雄伟奇险,向以石秀、水奇、山幽著称。1978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网,),具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它集万物之精华,吸佛地之灵气,质地坚韧,细密柔软。因已勘探明储量极少,加之独特绚丽的色带,细腻而柔润的质地,为世界名石之一。用紫袍玉带石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早在明清就作为贡品敬献皇帝,其紫色中所夹黄色玉带极具帝王之气,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古今不可多得的价质玉石原料。紫袍玉带石料主要分布于梵净山西南侧的印江与江口两地之间的深山之中,因开采十分艰难而倍感珍贵。至今为止探明仅产于梵净山。
紫袍玉带石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无文字记载,关于它的传说有两种:一是明代朱氏皇族后代因避祸乱隐于梵净山中,偶然发现此石与自身衣袍颜色一样,中间还夹有浅绿色玉带,取而观之,爱不释手,遂令工匠做成饰物,每日观赏,十分欢喜,逐将其命为“紫袍玉带石”。
另一说法是;明万历28年,明帅刘綖率十万大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获胜凯旋。路过印江时,见用该石所作的文房四宝及各种小饰物,甚是喜爱。(刘綖素有军中儒将之称,曾在凤冈县留有“天河洗甲”摩崖石刻。后战死于“松辽战役”)逐将这些石雕带回南京,并以暗示其平播凯旋,官运亨通的“紫袍玉带”命之。
紫袍玉带石以紫色为主,绿条相同,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有“紫气东来,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的美好喻意。而且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合谐,密度高,无石纹,无风化杂质,耐酸碱。
用紫袍玉带石制成的石盘外观华贵,有气势,可以长期保存,不会耽心变型。而且由于近两年来,石料产量减少,所以紫袍玉带石也开始升值,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