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里是否还有老祖母留下来的银手镯?一代代传给女儿,传给儿媳,有种说不清的悠远神秘。作家三毛、歌手齐秦都独爱银饰,在藏家眼中,每一件经过岁月沉淀的银饰都是一个传奇,既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又有耐人寻味的美感,在青岛收藏圈,银饰已从杂项藏品中一个原本微不足道、花数十元钱就轻易可得的分支,变成了如今有价无市的稀罕物儿。
传说从董小宛说开去
董小宛,秦淮名妓,自从认识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就一直舍命相随,历经家破、兵乱、国变和疾患等种种磨难,据说临死时全身不戴一样首饰,唯有冒辟疆题过字的银镯不肯摘下来,她不能到冥间两手空空,要有这么一件东西见证这个男人曾经爱过她。
2月10日,品着西湖龙井,再听着从事收藏杂项研究的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朱纪娓娓道来这样的奇情旧事,你会觉得眼前的银饰都灵气四溢,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朱纪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银饰颇不入藏家的“法眼”,因为它只是杂项中一个极小的分支,是服饰中的一种点缀而已。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一批先富起来的女性对古旧银饰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爱和兴趣后,银饰收藏逐渐走红。“十四五年前,花10元、8元就可以买一个头钗、簪子,花30元、50元就可以买一个很好的戒指,现在一件精品的价格都得五六百元乃至上千元”,岛城另一位藏家孙海滨告诉记者。
市场银饰升值的“秘密”
古旧银饰如此迅速的升值,朱纪认为主要还是依靠它的造型艺术和人文内蕴。我国发现和使用白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明清,民间更是“无银不成饰”,古代银器的制造包括雕锉、缠丝、鎏金、烤蓝、钿翠等十几道工序,上百个过程,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玲珑璀璨的例证。
从人文和历史价值上来说,几乎每一件银饰都与人们的民间信仰、文化风俗和情感寄托息息相关,这也是让许多藏家着迷的地方之所在。朱纪说,古代帝王拥有六宫妃嫔,妃子平时都是右手戴银指环,轮到去帝王寝宫服侍时,则要在左手上戴银指环,而有身孕时,右手戴上金戒指,女史登记时就会不列其名。耳坠的最初意义则并不在于装饰,而是为了制约妇女过于活跃,提示她们行动谨慎。簪钗则常被用作男女间定情的信物,传统美学以为,横斜生姿态,所以钗插多横斜欹侧,以营造摇摇欲坠,温婉可怜的柔媚之态,以表现女性的风情韵致,“钗光鬓影”、“玉钗横斜”都是形容古代美女的经典意象。
行情精品银饰有价无市
孙海滨告诉记者,现在精品老银饰要么以家传的方式存在民间百姓家,要么都在藏家手中,都不舍得轻易出手,现在虽然在收藏市场上银饰的价格涨了不止10倍,但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淘到好东西很难。“有兴趣的藏友可以去昌乐路文化市场看看,要找那些经营古钱币的店铺,此外平度、莱西等民间市场也可以逛逛”,孙海滨建议。此外,除了古代银饰,现在少数民族的一些纯手工制作精美的大型银饰也可以作为收藏,同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朱纪则表示,中国各地出产的银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重点收藏和鉴赏。山东、河南产的银饰一般比较浑厚、拙朴,小件而有大气象,但一般成色平平。山西的银饰则形制大度,构思奇妙,又有人文底蕴,加之良工精做,远观近察均无懈可击。福建一代的银饰在风格上则比较繁复细腻,江浙出产的银饰纯度高、成色好,形制典雅,风格写实。而苗族、藏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因民族风格强烈而有着特定的审美情趣。
淘宝跟拉箱的交朋友
由于银饰大都在民间流传,所以时下,一些走乡串镇的拉箱客往往能发现精品。因此,朱纪的经验就是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络,与拉箱的交朋友,让他们淘到好物件儿时能第一时间告诉自己。
“一般我不太计较价格,只要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并且我认为这个东西值这么多钱,我就买,并不会非得把价压得很低,拉箱的就靠此为生,总要让人家赚钱”,朱纪说。除了通过拉箱的淘宝,朱纪也经常逛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大约在五六年前,我在云南的地摊上一下子就买了六七千元的东西,那个小摊基本上被我扫光了”。
除了享受扫货的乐趣,收藏的根本还是在于怡情,对自己的藏品,朱纪总是用心研究和把玩,会发现很多好玩的地方。如古人的“压襟”常见三件套至九件套,除了行走时坠饰彼此相碰发出轻细碎悦耳的声响,增加了动感,而且每个坠饰都有用途,有耳挖、镊子、牙剔等,有的竟然还悬挂着刮舌苔用的刮舌器,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