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文化理财,珠宝收藏投资

饱览万贯财 回望钱币史

日期:2009/03/28 来源:编辑:
文章TAG:

初中课本中“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一把石斧换一石米”的插画,描绘了货币发展的起源;《天工开物》记载着从炼铜到铸造的古老工序,令人心生向往。

3月24日,在湖北经济学院钱币陈列馆,记者零距离接触到先秦时代至今的1500多件藏品,它们一一记载着朝代更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钱币姿态万千

精致的陈列柜里,圆圆的海贝静静躺着,仿佛还残留着来先秦时代古老海岸的气息;锈迹斑斑、貌似小铲的“空首布”,一头留有可以插入柄的的孔,是从农用工具演变而来青铜货币;椭圆形的“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铸币,其上多有阴刻铸就的钱文,像极了人的眼睛和口鼻,又被称为“鬼脸钱”。

还有的钱币形似锋利的戈,有的似灵动的鱼,有的似坚实的桥,这些“非主流”造型的货币,都曾先后登上货币流通的舞台。

前身竟是佛像

钱币上奇怪的符号常令人浮想联翩:为何唐朝“开元通宝”钱币上,多有细而弯的凹痕?相传,铸钱工匠们进呈“开元通宝”钱币蜡样时,皇后无意掐了一下,留下了一个细小的甲痕。工匠们以为这是皇后有所用意,不敢妄自改动,按此标准铸币。

该馆管理人员张乐介绍,“甲痕”传说只是民间附会,实际上,这种“月文”是工匠们为区分铸钱的炉而加的标记。

面对一枚陈旧的铜钱,您能想到它的“前身”是尊贵佛像吗?周世宗时期,铸钱铜材也极度匮乏。皇上下旨,废天下佛寺,毁佛像铜器以铸“周元通宝”。民间则相信这种钱币可防病消灾,保佑平安。

亲手“制古钱”火眼辨假钞

在古钱币零距离接触区,十几条铜钱串成的幕帘仿佛隔离了时空,参观者不仅可以触摸到铜锈斑驳的古币,还能将6斤多重的一贯铜钱系在腰上,感受“沉甸甸的富足”,也能用锉子将钱币打磨得圆滑,亲历制币的的最终步骤。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说法流传了千年,神通广大的金钱让不法造假者铤而走险。随着造假技术的翻新,参观者可走近人民币防伪辨假区,借助先进科技,学习识别真假钞票的本领。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