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闪耀着传奇魅力的皇室珠宝无疑是历朝历代财富与艺术的累积,在热烈的拍卖会现场有些皇室珠宝往往会拍出令人大跌眼镜的天价,究其原因,游移在起拍价和最终的成交价之间的魅力,正是它们不可预估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总和。
发生在1987年日内瓦湖畔的这场苏富比温莎公爵夫人珠宝拍卖会,应该是苏富比拍卖史上最具传奇意义、最震撼人心的一场拍卖。据说,当时拍卖现场气氛异常热烈而紧张,通过卫星传送过来的纽约竞投表格与现场名流们的竞投交相呼应,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话竞投此起彼伏,相互较劲喊价不绝于耳,有的拍卖品竟然被竞拍达10次、50次甚至100次之多。那枚闻名于世的卡地亚豹形胸针被卡地亚以154万瑞士法郎购回;那条由梵克雅宝设计的钻石和红宝石的项链,拍出了高达390万瑞士法郎,几乎是起拍价的3倍;一枚硕大无比的祖母绿戒指,以315万瑞士法郎的价格成交……
这场旷世的皇室珠宝拍卖会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最终拍卖结果竟然高于总估价的5倍以上。究竟皇室珠宝为何有如此高的含金量,与其特有的独一无二的“硬价值”和“软价值”息息相关。
皇室珠宝的“硬价值”
皇室珠宝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硬价值”。无论是一件还是整套的收藏,皇室珠宝都给我们描绘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瑰丽生活,是财富、历史文化、精湛设计和顶级工艺的结合典范,其“硬价值”非任何一种艺术品可以比拟。皇室贵族的女眷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互相攀比,一掷千金地为自己购置珠宝,填满自己的首饰盒,让自己在各种社交活动中艳压群芳。她们有自己的宝石商,挖空心思地为她们搜罗奇世珍宝,她们有自己的御用工匠,不计成本地为她们实现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图案、造型。用整个团队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来制作一件高级珠宝,这在现今几乎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从不向外人开放的神秘的卡地亚高级珠宝工作坊里,工匠在制作经典珠宝腕表的图案时,两头生猛的小豹子和表盘、表身上铺满1531颗圆形钻石,176颗蓝宝石,还有4颗梨型切割的祖母绿做豹眼,所有这些工序要花掉几个月的时间!而一个工匠,从学徒到亲自动手镶嵌,要经过十年的学习和磨练!由此可见,皇室珠宝的天文价格,不是空穴来风,绝对物有所值。香港苏富比珠宝部副主管朱燕仪女士告诉我们,皇室珠宝、顶级珠宝的价格非常抗跌,即使是面对金融风暴,华丽的珠宝依然在高价位成交,因为市场认定它们值这个价钱。
皇室珠宝的数量本来就稀少,很多珍品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杳无下落,另外一些只有在博物馆中可以发现。能够在市场上见到的,便是凤毛麟角。宝石本身就珍贵,不可复制,而很多工艺也早已失传。在观察旧时皇室珠宝时发现,过去的工匠有一种被叫做“correct eye”的技巧,而这些技能和抛光的感觉都已经失传。“物以稀为贵”,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