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经典并独特
瑞士表业注重设计,常常紧随潮流而动,而德国腕表则注重科技研发,设计更青睐经典。沃尔特·朗格曾说:“朗格是很典型的德国制作的手表,是一种不花哨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传统精密的制表艺术。每一只朗格表都有自己的机芯,每一个机芯都有自己的特色,或者有一些特别的功能。”德国腕表依靠德国自有的制造精密仪器的强大能力,加入独特的设计,在创立之初就让瑞士的设计师们赞叹不已。
朗格表迄今为止的生产过程仍然保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对朗格表来说,奢华不是在表盘上的大动手脚,而是在机芯内部的丝丝点缀。在经历第一次初装后要把表再拆开进行第二次的精细装配,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机芯的刻花,刻花设计师们会根据每个定制手表的客人的要求专门设计刻花内容,每个刻花都需要花费大约10天的时间。现在每只表的刻花时间大大加长,通常要在8-10个月才能完成,制作过程十分漫长。除了机芯上的细致操作,表内部的每个小零件也均是由专业的工匠制作,手工雕刻,手工抛光。这种坚守传统而又复杂的制表方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度受到了石英表的挑战,作为流水化生产出来的时尚安静的石英表在当时严重威胁了高级机械表的生存,机械表看上去处在消亡的危险之中。当时也不是没有失业的制表师,所幸的是有些人没有向石英表掀起的潮流妥协,当时德国Chronoswiss品牌的创始人Gerd-RLang在这样一个完全不景气的时期创立了Chronoswiss,将这种精细的手工技术发扬光大,将传统与奢华进行到底,才冲出了一条血路。今天,机械腕表再次主导了市场的走向。
设计上的创新让格拉苏蒂确立了其在钟表界的地位并让它在冷战结束后迅速回到了顶级腕表品牌的行列。1931年,格拉苏蒂制表学校的阿尔弗雷德·黑尔维西发现宝玑经典同轴陀飞轮装置结构过于复杂,磨损相对严重,于是大胆取消了固定陀飞轮的上支架,并且采用了一种比较奇妙的悬浮方式,让陀飞轮和指针看上去像悬浮在半空,对陀飞轮实现了创新,在精密度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悬浮陀飞轮引发了陀飞轮的革命,为了纪念这一革命性的创新,格拉苏蒂分别在1996年和2001年推出过“阿尔弗雷德·黑尔维西飞行陀飞轮1”和“阿尔弗雷德·黑尔维西飞行陀飞轮2”两款腕表。1995年,GO推出了“朱利叶斯·艾斯曼万年历陀飞轮限量表”,这款全球限量25只的复杂性能表,设计独特,既可以当怀表用,也可以在套上特殊的表带底座后变成腕表配戴在手上。这款表迅速打响了GO重返顶级制造商的行列。
原创这个词在德国腕表业中也被不断强调。在竞争激烈的制表业当中,能够自行研制机芯的企业无疑拥有最大的优势。朗格表始终坚持采用实心黄金或铂金表壳以及自制机芯,用“德国银”材料制造的机芯夹板与瑞士传统的机芯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格拉苏蒂为了坚持良好的传统,努力保存了由于制作过于困难而几乎被瑞士制表业所舍弃的3/4夹板设计,组装这种复杂功能的机芯至今仍然是单人作业的模式。
坚持这些传统的制表模式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腕表在历史中断50年后快速重新崛起。传统不那么容易被丢弃,传承也被认为是机械表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朗格的CEOFabianKrone认为 “朗格有非常清晰的DNA,清晰的品牌特色,这些都是腕表传承需要的品质”。或许用另一个瑞士制表企业的宣传标语更能贴切地解释出他们对于腕表的何种追求,“没人能拥有一块百达翡丽,你只不过是在替下一代保管”。在这点上,瑞士与德国的表业达成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