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国博三次大规模入藏文物
国家博物馆自1912年建馆以来,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接收入藏文物。
第一次大规模接收入藏文物是在1912年7月,博物馆成立之初。当时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接收国学旧有的礼器、书版、石刻等重要文物近6万件。
第二次大规模入藏文物是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筹建新馆,1959年2月,有关部门向全国发出调用文物的电报,全国有77个单位支援文物,先后调用和借用文物3万余件。
此次原由国家文物局管理的39万余件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是第三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
文物特色
入藏佛像玉器瓷器数以万计
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划拨文物主要包含佛像2万余件,玉器8万件,瓷器20余万件,另有书画、杂项等近10万件,共39万余件。
本批文物中的玉器时间跨度很大,其中唐到元的玉器尤为精美,仅宋代童子玉器就有100多件。其中有一件三面的持莲童子,雕在一块和田玉上,雕工非常精美。
这批文物中,佛像以藏传佛像为主,也有部分汉佛像。仅宫廷造办处造的带款(落官款)的文物就有上百件,每件价值千万。1.5米以上大尺寸的大佛像有百余件,鎏金造像1万多件。此外,这批佛像中包含1000多尊珍贵的祖师造像,根据藏传佛教中祖师真人的形象塑造而成,为西藏佛教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交接仪式上短暂亮相的有15世纪的黄铜鎏金释迦牟尼像、明代白玉花卉纹执壶、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六合同春圆盖罐等珍贵文物。它们分别代表了本次入藏文物中佛像、玉器、瓷器三大类别。其中,黄铜鎏金释迦牟尼像是一尊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通体金黄,工艺精美。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宫廷制造了一批宫廷造像。一部分满足宫廷所需,一部分赏给信奉藏传佛教的地区,促进社会和谐。皇帝当时在藏区封了很多法王,这些宫廷佛造像多是作为礼物赏赐给他们的。
稀世珍宝
元青花双龙大罐价值上亿元
在这次划拨的39万余件文物中有一件元青花双龙大罐。元青花存世稀少,罐的形制并不罕见,而双龙纹饰的在全世界只有4件,有两件是考古出土的残品。这次划拨的是最完美的。青花颜料从波斯进口,胎子比较厚,施釉肥润,尺寸高、宽均约30公分,双龙纹饰生动,属于国宝级文物。2006年英国拍卖过类似拍品,价值将近2亿元。这件双龙大罐上有龙纹,价值很高,保守估计价值至少1亿元以上。
粉彩葫芦万代碗传世仅一对
据工作人员介绍,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时期的粉彩是目前最为珍贵的瓷胎文物之一。这批划拨文物中,便有一对粉彩葫芦万代碗,口径10公分左右,做工精美,传世仅此一对,价值连城。上世纪80年代,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看到这对粉彩葫芦万代碗,惊喜地告诉工作人员,“这是好东西”,称自己在学徒的时候曾经见过。见到国宝重归国家,非常欣慰。
据介绍,当时的粉彩生产,在景德镇烧制瓷胎,拿到宫廷由皇帝进行验看,皇帝满意后下旨着如意馆某某宫廷画师画什么图案。画师画样儿后再次请示皇帝过目,通过审阅后画师在胎上作画,最后交养心殿宫廷造办处烧制。因由皇帝钦定,经过多道工序,所以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