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产权的“缺失”与开阔视野的“缺乏”
一直以来,被业界诟病的同质化珠宝产品缺乏创新与吸引力。对于很多珠宝企业来说,研发也往往成为他们的弱项,即使如今被誉为黄金行业泰山北斗百泰与翠绿,都依然无法逃离抄版的嫌疑。笔者了解到,每天都有卖版的直接上门以实惠的价格将最新的珠宝设计兜售给珠宝公司,眨眼间,设计师的新颖的设计版权就已经广为人知,设计师们的权益再一次被剥夺。
一般一套新的产品开发时间即达三个月以上。而申请一套产品的专利保护权往往需要一年以上才会被受理下来,这种机制上无法解决的冲突,让珠宝企业的仿制愈发兴盛。
也使得欲有所为之的珠宝企业很无奈,一方面是同质化的愈演愈烈,产品的创新似乎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对他们来说,对珠宝设计师的尊重,就意味着对市场的认可,对研发的注重,为了真正具有产品影响力,老板只有将配套的研发、设计与策划、推广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设计的潮流发挥影响力,而这些配套措施的解决,则需要巨大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还面临着自己开发被别人仿制的危险,在他们看来,每天都有无数的版在行业间流转,为何还需要花费高价请设计师了?这种知识产权的滞后效应,让设计师们常常吃哑巴亏。
其次,对于设计师们来说,即使开发的产品的所有权绝对属于公司,他们也无法拥有设计的真正版权。老板用固定工资也拴住了他们的创造力,作为弱势的珠宝设计师团队,无法真正有话语权来主导销售。这种不合理的分配,也无法调动设计师们的积极性。对比国外设计师,我们知道,他们往往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机制,即珠宝设计师们提供产品,每件产品都享有销售分红,而这对于中国珠宝设计师们来说,无疑是天荒夜谈。
同时另一个亟待突破的瓶颈则是珠宝设计师的丰富内涵的缺乏,据悉,往往一个精练的珠宝设计师熟悉各种工艺又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寥若晨星。所以国内珠宝设计师,往往是经验丰富,却无法拥有丰富的艺术涵养将产品完美展示出来,这种隔离,也使得珠宝企业的设计师们的声誉受到更深层次的影响。我们所熟悉的香港设计师陈世英,同时还是美学家、艺术家,其作品常常作为艺术品的佳作参展。这种学识的修炼、艺术的锤炼对珠宝设计师来说,同样无比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