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街区
“叮咚、叮咚”,一走进位于雷山县城北新区西面的苗族银饰刺绣一条街,或轻或重地银饰敲打声便在耳边跳跃,提醒着人们:这里聚集着众多手艺精湛的苗族工匠。
青石板和鹅卵石拼成的街道,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恢弘的28栋苗族吊脚楼建筑风格房屋,再配上绚丽的灯光系统,在雷山人眼中,这条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年轻”街道,不仅是县城值得一游的好观赏点,更是那些苗族工匠们展示技艺的大舞台。
苗族人口占总人口83.6%的雷山县,苗族原生态银饰工艺品加工制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麻料、控拜、白高、乌高等村寨的银饰工艺品加工制作远近闻名,全县从事银饰工艺品加工的工匠达5000多人,销售人员上万人,年产值逾亿元。
为促进雷山以至州内民族旅游的发展,增加旅游特色,搞活旅游经济,把散落民间的工匠们集中管理,指导服务,改善雷山苗族银饰工艺品生产加工环境,整合工匠集中生产加工,使雷山民族旅游工艺品及民族旅游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雷山县于2008年3月1日启动建设苗族银饰刺绣一条街项目。
苗族银饰刺绣创意中心,是这条街的另一个名字。负责这个项目实施的雷山县国资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德荣介绍说,这是一个以苗族银饰、苗族刺绣为主,兼营芦笙、根雕等旅游工艺品及土特产,并集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生产研发基地,对苗族银饰的发展和市场规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将进一步扩大苗族银饰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该项目于2009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已投入资金3232万元,共修建银饰加工生产销售用房200间共19000平方米、芦笙场660平方米、旅游公厕3座、走廊(阁)200米、通外步道600米,可解决91户银饰、刺绣工匠的生产经营。
老银匠穆仕高在制作银饰品。
60多岁的老银匠穆仕高,来自雷山著名的银匠村控拜,是苗族银饰刺绣创意中心第一个入住的工匠。
“一年中有好几个月都是在外面打银。”30多岁的时候,从父辈手里继承了一身好手艺的老穆开始了走村串寨的打银生活。丹寨、凯里、荔波、湖南……曾留下过他的身影。
奔波了30多年,老穆的心里一直有个心愿,在自己的家门口能有一处好地方,既能让他停下已不再矫健的步伐,又能让他的手艺得到展示。
“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老穆对苗族银饰刺绣创意中心优美的风景,吊脚楼式风格的房屋“一见钟情”,今年年初,他倾尽自己多年打银积蓄的40多万元,购下了一个单元,楼下有两间门面,二楼、三楼则用来居住。
尽管这条街刚竣工不久,第一批入住的工匠很多还在装修,老穆却早早地把店铺开了起来。在这家名为“控拜穆仕高银庄”的店,记者看到,玻璃展柜里已陈列着不少老穆亲自打造的银帽、银镯等银饰,店铺中间还摆设着一部已有些年头的织布机,它是老穆从老家搬过来供人参观的。
老穆说,市场上银饰的需求一直很大,特别是遇到节庆的时候更是供不应求,虽然这条街刚具雏形,但他坚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繁荣起来,因此他一点都不敢松懈,天天在自己的店铺里头,从白天忙到晚上地制作各种银饰品,为这条街即将到来的商业繁荣做好供货准备。
“有这么好的环境以及居住条件,周边住的又都是一些从事银饰、刺绣加工的老熟人,我开心得很。”他说。
在老穆眼里,苗族银饰刺绣创意中心为他开启了幸福新生活,他准备一等这条街兴旺起来,就把在凯里的银饰店关了,把还驻守在那里的老伴接过来,共同将这里的店铺好好地经营起来,借用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他多年练就的一手绝艺。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创意中心商户入住,不分雷山县内县外,凡从事银饰、刺绣等民族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户都具备条件,实行统一报名,分批次准入购买。
在历次“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中获奖并评定为“名创”、“名匠”,且连续从事银饰、刺绣等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的优秀工匠是第一批准入购买对象,目前已有23户购买并已进驻。从事银饰、刺绣等旅游商品生产经营大户是第二批准入购买对象,现正按相关要求进行前期报名等准备工作,雷山将成立考核小组对其经营规模、销售收入等进行考评认定。第三批准入购买对象则不设特定对象,引入竞争机制竞买。
为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在现代商业氛围中张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雷山坚持政府引导、公司组织、构筑平台、主业突出、业主开发、市场运作的方针,建立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项目管理体系,实行以项目公司化经营为主线、市场化运作为纽带的发展方式,以促使银饰刺绣一条街实现商业繁荣与民族技艺展示及传承利用的有机结合。
根据分析,银饰刺绣一条街的91户业主投入生产经营5年后,户均年创产值将达30万元,利润达5.5万元,将拉动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产品包装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对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旅游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将产生积极作用。
据悉,雷山拟通过5年的时间,把苗族银饰刺绣创意中心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的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借助平台和载体,打造国内知名旅游商品龙头企业15个,着力培育独具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旅游商品5个系列100种以上,其中国内外知名品牌10种以上。项目年产值最终达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雷山旅游总收入的25%以上,旅游商品企业年平均新增就业人员6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