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又称翠玉、硬玉或缅甸玉,缅甸、俄罗斯、日本、南北美洲等地均有产,平时市场上看到的翡翠95%产自缅甸北部。翡翠有红绿两色,红色称“翡”,绿色称“翠”,据说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十分鲜艳,雄性羽毛呈红色,称“翡鸟”,雌性羽毛呈绿色,称“翠鸟”。现在一般认为翡翠是从明代末期开始在我国加工经销,明末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中明确记载,当时在云南腾冲和保山两地的翡翠加工业和商贸活动已经比较繁荣了。但翡翠一直到清代早期都没有被国人所认可,价格始终不能与新疆和田玉相提并论。清中期开始翡翠身价逐渐提高。清代晚期,由于慈禧太后偏爱翡翠,达官贵人更是趋之若鹜。
传统工艺品行中对翡翠质量的鉴别有“色、种、水”等专用名词,色是指翡翠的颜色,其中以绿色价值最高,其次为紫色、红色,绿色中以鲜嫩纯正、浓艳透亮者为佳;种指翡翠的结构细腻致密程度;水是指翡翠的透明度。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一个翡翠行里的专用名词“赌石”,是指刚开采出来的翡翠原石外包裹着一层或厚或薄的原始石皮,除了形状和重量之外,谁也说不清这块材料的质量究竟如何。赌石人就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运气事先猜测出这块原石的价值。买回来后剖开原石,如果里面种好水足,那就一夜暴富,可以获得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如果色种水都很差,那就可能一文不值,倾家荡产。“赌石”早在清代乾隆时期的旅行家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中就有记载。
1962年我们公司来了一位胖乎乎的香港客商,他几乎不会说普通话,自我介绍姓黎名开太,来我们公司是为了收购大批量的古玉小件。当时古玉小件的出口生意非常清淡,公司里有大量存货,我们已经按照每件20、30、50元的价格分好了档次,装满了仓库中的十几个抽屉。黎先生挑选玉器其实根本不管东西的年份高低和质量优劣,每次都是整个抽屉杀价后一起买走。看到他这样买古玉,已经有了一定鉴赏能力的我觉得十分心痛。因此以后黎先生每次来进货前,我总要先把古玉小件先清理一遍,把年份和成色较好的精品挑选出来后,再给他去交易。
这位黎先生在40年代时,还不过是广州加工翡翠戒面厂家的一名普通工人。后在解放前夕,他去香港自己做起了珠宝生意,由于为人精明又能吃苦耐劳,生意蒸蒸日上,60年代又通过与大陆的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珠宝商。
黎先生与我们工艺品公司连续做了几年的古玉小件生意后,有一年突然失去消息。数年后听其他香港客商说他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珠宝生意,就去缅甸做起了赌石的买卖,结果血本无归,从此一蹶不振。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赌石”这个词,觉得既神秘莫测又感到十分好奇。在我的一再追问下,香港客商才对我吐露了黎先生的经历。赌石时要对原料进行“开窗”,又称“开门子”,就是将表面的石皮切去几小块,露出一些内部的翡翠以观察它的质量,有经验的赌石商人可以根据开口中翡翠质量来判断其他内在部分的种水优劣和成色走向。一次交易中,黎先生见到一块庞大的原石,其开口上的颜色和种头都十分诱人,经过几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倾其所有买下这块原石。切开一看,这块“窗口”里成色极好的大料居然是一块无色无种的“砖头料”。原来缅甸奸商发明了一种制作假开口的方法,就是将一块优质的翡翠薄片镶嵌在差料的开口之上,以蒙骗客户。这种造假方法在60年代时尚属初创,黎先生可能是当时最早上当的客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