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反致万劫不复?
缓兵之计也许仍然可以理解为名牌对于“海啸”水来土掩的积极应对。但这也拆了自己“后台”,酿成标准的坍塌的苦果。若真是昂贵的吊牌也能做到雷打不动,或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枚6位数字的手袋才能继续延续物有所值的神化。而现实中,多数卖家不争气,竞相用降价的手段儿提供“人者有份”的可能。这局面,谁知再到“太平盛世”那一天,哪位还肯天真到为一只手袋陪上倾囊相助的疯魔?
卖家的寒冬也未必是买家的春天
对于普通人,奢侈品本来就是乌托邦——只存在于意淫中。而经济危机的突袭,却好似怪力乱神,将事实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若是“寒冬”,也是卖家的“寒冬”,之于原先对奢侈品只能垂涎的那撮人,它却阴错阳差地成就了他们的“春天”。至少表面上看来貌似如此。
谁料想,股市里“抄底扫货”的壮观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趾高气昂的精品店里?摆在陈列架上的不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 Basic Line,其中居然也穿插着IT bag这样的尤物。如果说,它们在“20% Sale”的时候态度还不够诚恳,那么当它只有一双高跟鞋那么廉价的时候,恐怕再有定力的人也扛不住这巨大的诱惑了。可事实上,打折这回事从来都是双刃剑,谁在抄谁的底尚未可知。
《村声》的撰稿作者在专栏中说:“对于贝嫂这号人来说,她根本不会因为经济危机就把今年购物单上购买10个BIRKIN手袋的预算缩减到3个。”事实确是如此,如果全球的财富持有比例真的呈现出金字塔一样的格局,那么这场血雨腥风的金融危机扼杀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荷包,而塔顶和塔底的人们生活几乎不会遭受重创。对于那些持有财富总数中98%的巨富们,他们所需要面对的不过是存款全体从4亿变成2亿的事实,天知道那只是“我收购不了这支英超球队,你同样也收购不了”的创伤。相对于从小康跌入负债的中产阶级,这无疑只是蚊子叮咬大象的小意思。而对于拿着微薄收入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财富累积在庞大的巨富面前本来就可以忽略不计,那些动辄上万的奢侈品,于一个住着几十平米小屋,靠有限的、微薄工资度日的人来说,本来就毫无交集。“他们周末逛街的时候,也许偶尔会经过Louis Vuitton的橱窗,但是,我敢保证他们从来没有对着那些精致的手工皮革背包浪费半秒钟时间。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奢侈品牌要做的正是网罗这个群体。”那位作者耸耸肩,无奈地说。
奢侈气概荡然无存
能够被称为奢侈品的品牌,想必肯定属于非生活必需品,更多代表了地位和财富。尽管大家明白,奢侈品等于高利润,但毕竟最终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拥有者人数不多才是让人们觉得它们物有所值的根本所在。
于是规律被打破,事情就会变成另一番模样。平时高高在上的品牌们,一方面仍旧保持着高傲,顶级系列里的产品各个都是“卖一个吃半年”的强势;而另一方面,一些在价格上极富亲和力的“拉票”系列也大张旗鼓地出炉,对原本不屑一顾的顾客抛起了媚眼。这不禁开始令人疑虑,当伦敦街头随便一个有工作的女孩都能拎出三五个“Burberry”的时候(即便那并不是由鳄鱼皮制成的上等货),维多利亚这样的客人岂不是如鲠在喉?谁敢说Logo仅仅就是一串满载荣耀的字母或数字?它不单是一件产品身价的佐证,更是横亘在贫富间那条巨大的鸿沟,一旦这条鸿沟消失,那么奢侈品恐怕将失去它全部的意义。而现在,低迷的经济恰恰成了填平这道鸿沟的“帮凶”。
金融危机波及时装周——
刚刚结束的洛杉矶2009春夏时装周可能是最后一届了。比起四大时装周,洛杉矶缺乏足够数量的大品牌,这一季的23个品牌都是新创立的小品牌,这就造成洛杉矶时装周不能吸引各大买手的注意。由于找不到足够的赞助商,主办方可能无法继续这一每次需要花费100万美元的时装周。更尴尬的是,洛杉矶时装周更像是一个公众节日,而不是商业活动,为了节省开支,主办方今年甚至做了这样的规定:下午2点前不许提供酒精饮料。
二手店趁势蹿红——
在巴黎购物区,出售二手奢侈品的商店近来受到购物者的青睐。一个才买了3个月的LV经典背包,在巴黎圣帕拉斯街区一家二手店的售价约为600欧元,几乎是新品价格的一半。这家不大的二手店周末人潮涌动。在最近两个月,他们的营业额比金融海啸前增加了50%,而前来卖出自己闲置奢侈品的人也是大幅增加。
实力派不畏海啸所动
假如腰杆儿硬,真正做到奇缺、独特的“实力派”,即便经济再怎么危机,寒冬再怎么无情,大概也无须紧张害怕。因为财富越是缩水,人们越是愿意去买那些真正“值钱”的东西。反倒是那些天气一冷就忙着跟大白菜飙人气的“山珍海味”,能不能自重点?这么耐不住寂寞让人家真正的灵芝、人参以后怎么出来混?
帆布包凭什么力挽狂澜?
《Sex&the city》的女主角Carrie曾经满是向往地对着一只Hermès的“Birkin”痴痴地说道:“如果哪天拥有了这个手袋,那便是我出人头地之日。”在集体妥协的大潮中,听说Hermès是为数不多依旧昂首俯视这个世界的狠角儿。当然,它的名望摆在那里,说是奢侈品里的定海神针也不算过分。难怪有人把它翻译成“铂金包”——将淡季旺季置之度外,对销量如何宠辱不惊,想必这便是它能与真金白银相提并论的资格吧。在某些名品旗舰店叫停、或者疯狂裁员的时候,Hermès却逆势而行,宣布再开十家专门店,以满足应接不暇的订单,这样的“异类”应该足以给识时务的俊杰们一记沉重的打击。
亲历过2009春夏巴黎时装周的人,不由得感叹,尽管时局不济,这一季却比以往哪季都迫切地要营造出一种醉生梦死的奢华幻境,《纽约时报》上这样写道:“今天的巴黎仿佛重回玛丽?安托瓦内特(法国大革命之前当政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的时代,人们吃不饱饭,却还是无法停止对华服的追逐。”不明就里的人转而把问号抛给业内行家,美国版《Harper’s Bazaar》的总编格伦达?贝利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的时候用过来人的口吻幽幽地说道:“历史上每当人们经历困难时期,时尚才最需要崭露其奢华的一面,你要知道,这个时刻每个人都想做梦。”看吧,经济萧条的时候,把救世的重任委以廉价的“卡其衫”或者“帆布包”也许并不是个明智的抉择。
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纽约、米兰、东京、巴黎这些时尚重镇,以往被品牌不屑一顾的特卖会也大张旗鼓地被搬上台面。即便是Sonia Rykiel、Jean Paul Gaultier、Jimmy Choo、Prada、Armani、Gucci这样的一线品牌也不惜屈尊。据说,Burberry已经放出话来,为了“照顾”到一些打算控制预算的顾客,今年将会隆重推出价格异常平易近人的一款丁尼布手提包,售价仅在125英镑左右。除此以外,品牌还紧张地补充道,这样的考量并不会影响到那些长期的VIP老顾客,因为公司最贵的产品仍在销售中。
某些奢侈品牌仍在自作聪明地以为适时地推出几十块钱的钥匙链或者几百块钱的麻布背包,就是对劳苦大众的恩赐。可实际上,我期望买得起的是维多利亚或者Kate Moss身上穿的那些货真价实的东西,如果,有人用三倍的价格出售在GAP里也能找到的货色,还贪婪地希望大家感恩戴德,那还是省省力气吧。这种伎俩只会对一小部分收入捉襟见肘的名牌爱好者打得正中下怀,不过即便是这群人,在泥菩萨过河的情况下大概也要下番决心才能笼络到。
服软儿不是真英雄
也有脊梁硬的公司,并不将削减产品成本作为开源节流的首要措施,他们将矛头对准广告将预算变相缩水,从杂志转移到网络上。这样做似乎回报更高,毕竟与杂志比起来,网络上宣传的“保质期”显得更加耐力持久。当然,向Louis Vuitton这样的大佬,更是砸下重金请来麦当娜代言,所谓海啸,压根在这样的横主儿面前没有留下半点兴风作浪的痕迹。可能这也正是早就一个小小的Logo能够遭千万人顶礼膜拜的根本缘由吧?
危难时刻也能显露出面不改色大概才更能获取消费者的信赖。真正做到奇缺、独特的“实力派”,即便经济再怎么危机,寒冬再怎么无情大概也无须紧张害怕。因为财富越是缩水,人们越是愿意去买那些真正“值钱”的东西。
金融危机 照样挺直腰杆——
《纽约时报》7月份对一些经典服饰单品10年中的售价变化进行了排序,涨幅居榜首的是Louis Vuitton的Speedy包,售价上涨了104%。接下来依次是Dior的Lady Dior包(73%)和Diane Von Furstenberg的裹身裙(71%)。香奈儿经典的大号2.55,北美售价约为2600多美金,按照涨价20%计算,涨幅额度超4000元人民币。
(编辑:crystal)